“世界中中同学恳亲大会”发起人阮展鹏回乡忆旧诉衷肠丨侨见世界

“别听导航的,你听我的,向左转。”

从岐江河边的住所,驱车前往沙溪象角,86岁的阮展鹏坐在后盘,充当我们的“向导”。离家六十载,这位老华侨对家乡的道路始终熟谙于心。“我开车从来都不靠导航,只要加满油,就能开到目的地。”


阮展鹏在中山的家中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明剑 摄

不过,他的保姆悄悄告诉我们,这次回乡,阮先生还是载着太太和她兜过几次“游车河”,因为中山新建了许多高架桥,纵横交错,给这位老资格的“活地图”也带来不小的考验。“现在中山的道路真‘架势’了,和美国的差不多了。” 阮展鹏呵呵笑道。

变化,是世间万物不变的发展规律。阮展鹏的老家——象角村,在明嘉靖《香山县志》记载为“象角头”,因地处象山之海角而得名——象山北面,乃是一片汪洋大海。如今,海的痕迹,在附近的圣狮海蚀遗址仍隐约可见。立足此地,环看今朝,乡村新容,阡陌交通,新厦迭起,让人不由生出沧海桑田、时移世易的感慨。


阮展鹏在阮氏大宗祠前偶遇村里的孩童。  记者  陈慧 摄

阮氏是当地的大姓。根据《中山村情》记载,阮姓族人的迁徙可追溯至宋代。他们的祖先,先是从河南开封迁入广东珠玑巷,然后由新会冈州迁居此地,现已是二十八传。族人中有不少著名华侨,如澳洲华商阮霭培、秘鲁华侨阮金权,他们都是孙中山革命的支持者。

阮展鹏,也是当代中国华侨史中的一位“风云人物”,他曾在全美俊英工商总会连当七届总理,现为元老,为推动中美友好往来和祖国统战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阮展鹏热心协助中山市华侨历史博物馆赴海外征集文物。图为全美俊英工商总会捐赠的一批印章。中山市博物馆供图

1989年,阮展鹏参与策划“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简称“中中恳亲大会”),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山校友和嘉宾1300多人齐聚中山,共叙乡情。

“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可以说是这个恳亲大会的策源地。” 阮展鹏回忆道。1985年的一天,他陪中山市友好访问团拜访了中国驻旧金山市总领事馆。席间,李新栋领事提及他将回国参加台山的鳌山宗亲会世界恳亲大会一事。受此启发,阮展鹏想,1949年以后,移居世界各地的中山同学甚多,大家若能约定一个时间返回家乡,聚于母校,与阔别数十载之亲人、老师、同学相见,话话家常,何尝不是人生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李新栋领事和郑万珍总领事听了他的想法,都表示全力支持。

此后,阮展鹏受邀回中山参加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他与时任统战部部长的林藻等人谈及该设想,也获得支持。世界各地的中山同学,又因这项倡议,而成立当地的中中同学会,并纷纷组团回国参加恳亲会。经过海内外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届“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如期于1989年11月12日至14日举行。在中山纪念堂的开幕仪式上,阮展鹏将旧金山中中同学会的会旗高高举起,全场起立欢呼。该活动开创了海外联谊活动的先河,被评为“1989年中国侨界十大新闻”。由此掀起一股海外华人华侨回乡捐资办学的热潮。


1989年11月11日,阮展鹏夫妇走在前往首届“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报到的路上。记者 刘万杰翻拍

首届“世界中山各中学同学恳亲大会”部分嘉宾代表合影。

2023年10月,年逾八旬的阮展鹏作为全美俊英工商会元老团主席,再度发起大规模恳亲活动,组织一百多名“俊英”会员,返回中山“聚亲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说的就是我。”欢迎晚宴上,阮展鹏动情地致辞。他自从18岁离开家乡出外谋生,如今已有60多年。从香港、澳门,到墨西哥,再到美国,他与家人辗转在多地生活过。 “我是中国籍,女儿是美国籍,大儿子葡萄牙籍,二子是英国籍,我太太是千里达籍。进美国海关时,工作人员也说,我家就像一个‘联合国’。” 他解释道,家庭身份如此复杂,主要是为了满足移民规定。而我们也由此窥见,这一家人翻越千山万水的团聚决心。


香港沦陷时,阮家举家从澳门迁返中山家乡,临行前在澳门合影。右一为阮玉垣,其脚下坐地的是他儿子阮展鹏。记者 刘万杰翻拍

1949年,阮玉垣重返墨西哥前夕在中山和家人合影。记者 刘万杰翻拍

阮展鹏夫妇和孙儿们在美国合影。记者 刘万杰翻拍

“但我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仍是按照中国的老规矩办事。海外的朋友都认为我是老古董。” 阮展鹏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千年,其中“知恩、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值得世代传承。 “可以说,我和我的家人,能有今天,一直以来,得到朋友亲人的关心爱护。所以,我教导子女,做人最重要是感恩,二是要知足,然后稳定生活。”


阮展鹏的外孙身穿中国传统服饰在美国家耍狮子。记者 刘万杰翻拍

如今,耄耋之年的阮展鹏每年都会带着妻子回家乡小住一段时间。“因为这里有她爱吃的咸淡水海鲜。” 两位老人出游远行虽多有不便,但伉俪情深,无论走到哪里,仍是比翼双飞。


2004年,阮展鹏夫妇返回中山祖居过中秋。记者 刘万杰翻拍

每次回乡,阮展鹏都会去象角的阮氏大宗祠走一走。这座家族祠堂外观恢宏,天井处还挂着他本人敬奉的大灯笼。祠堂内墙上有一张罕见的长幅老照片,那是纪念象角阮氏举行始迁祖佛生公新坟进伙典礼的留影。“这大概是民国二十四年的事情。”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阮展鹏一眼认出父亲阮玉垣的身影。


阮展鹏一眼在老照片中认出父亲阮玉垣的身影。 记者 廖薇 摄

“我爸爸六个子女,我是第五个,唯一的儿子。我是1938年农历十一月初四出生的。1939年,正月初二,阿爷抱我来大祠堂‘开灯’”。


阮氏大宗祠内悬挂有阮展鹏敬奉的灯笼。记者 廖薇 摄

阮展鹏的爷爷阮瑞标和父亲阮玉垣先后赴墨西哥谋生。阮展鹏1955年在石岐联合中学初中毕业,也于次年前往墨西哥,协助父亲经营杂货店。中山人习惯叫华人为“金山伯”,但阮展鹏感叹,能挖到金回来的,其实“凤毛麟角”。“我们在海外,每个人都是拼了老命,才为家庭赚得几个钱。”


1965年,阮展鹏父子在墨西哥的店铺旧样。图为改造前的锌铁板结构。记者 刘万杰翻拍

想当年,他在墨西哥深入山区向当地人收购生猪,每天早上五点就驾车出发,山林内瘴气层层,苍蝇满地。一行人风尘仆仆,如此每天需往返多次。夏天时更是酷热难熬,汗流浃背。为了在气温稍凉的时段运输生猪,他们唯有选择夜间出行,直至天亮方休。


1971年,阮展鹏与家人在墨西哥的店铺里。记者 刘万杰翻拍

1973年,因为想让子女多接触中国文化,阮展鹏断然结束在墨西哥的生意,举家搬迁至华人更为集中的美国旧金山市发展。这意味着一切又得从零开始。“我三十多岁了,才开始学英语,好像牵牛上树一般”。 打理小小的“夫妻店”之余,阮展鹏与爱人一有空,就插着录音机听英文,一句一句地跟着学。经过一年半载的积累,终于能与客户做一般的交流。


1973年,阮展鹏举家从墨西哥迁往美国旧金山,临行前在墨西哥合影。记者 刘万杰翻拍

摸爬滚打,如此一路走来,2002年,阮展鹏迎来了自己在旧金山新亚洲酒楼担任总经理的荣休庆典。“新亚洲”是当地最大的中餐馆,能开125围台,员工逾150人。也正是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许多华侨社团,继而成为百年侨团——阳和总会馆旗下的全美俊英工商会的一名元老。

收录在阮展鹏自编的《展鹏小传》中的一半照片,都是侨团活动的留影。其中不乏社会各界名流,如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时任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晖、时任美国劳工部长的赵小兰等。


阮展鹏当年任职的新亚洲大酒楼承办活动。

“社团宴会,你来我往,无形中在海外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大家庭。对家乡的经济事业,人员交流,都起了很大作用。” 阮展鹏说,能为中美友好交往搭桥牵线,他感觉这是自己的荣幸,也是一份责任。


2023年10月,全美俊英工商会一百多名成员回家乡中山恳亲,参观中山市博物馆。记者 余兆宇 摄 
ec6bfc819616df3f4291b1bda081343e

阮展鹏在岐江河边凭栏眺望家乡风景。  记者 刘万杰 摄

“随着年岁增长,我对家乡的情感依傍更深,回来居住的时间也愈长。这次回来,我感受到家乡、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


2024年清明,回乡扫墓的阮展鹏。

 ◆◆◆
Miguel Yuan:
Bless My Homeland Forever

Miguel Yuan is the Chairman of the Elders of Jan Ying Benevolent Associ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e and his wife have three children.Each family member has a different nationality,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mmigration regulation. However, Miguel still keeps the Chinese traditions to make a living in society and to treat other people.He also teaches his children that gratitude for what you have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Every time when he returns Zhongshan, Miguel loves to go to the Ancestral Temple of Ruan (Yuan)in Xiang Jiao Village, where his grandfather took him to celebrate the “lighting ceremony” for his birth in 1939.


Miguel Yuan and his grandfather in Zhongshan,1950.

It has been more than 60 years since Miguel left his hometown when he was 18 years old. In 1973,  he closed his business in Mexico and moved the whole family to San Francisco.Because he wanted his children to have more contact with Chinese people and learn some Chinese culture in the future. He retired from New Asia Restaurant.As the manager of the largest Chinese restaurant in San Francisco, he has also participated in a lot of overseas Chinese community work.“By community banquets and people getting together,these social occasions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Chinese people.”

He witnessed the first raising ceremony of 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PRC in his association.He was the key founder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Chung Chung Alumni Association”(now known as“Worldwide Zhongshan Middle School Alumni Convention”).He also assisted the Zhongshan museum to collect overseas Chinese cultural relics. In Oct, 2023, he organized over 100 members of Jan Ying Benevolent Association to return to Zhongshan and share the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This time, I feel the tremendou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y hometown and my motherland.I feel very happy and proud. ” Miguel is about 86 years old. “I sincerely wish the people of my hometown a better life and that they can enjoy the daily improvements.”


Miguel Yuan and the young people he met in Zhongshan, 2023.


出品: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中山日报
总策划:伍学标
统筹:廖薇 陈慧 明剑
编导:廖薇 陈慧
视频摄制:刘万杰
翻译:廖薇 Donald Kepple
封面设计和音乐伴奏:陈思理
音乐原唱:谭咏麟《朋友》
图片:除署名外由采访对象提供。
鸣谢:中山市侨联  中山市博物馆  中山侨刊


编辑   廖薇   二审  陈慧  三审  程明盛

俊永

俊永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