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留创园八年孵化20余家企业

fullscreen-capture-17092012-120155-ambmp

【来源:中山日报海外版】

记者李玮玮、黄凡

今年“3·28”招商洽谈会上,我市首次邀请数十位海归博士前来 “摆摊”,寻找优秀创业团队。不过半年时间过去,除了当时签约的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留学人员启动的创业项目似乎并不多。 而我市从2004年便设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 (简称留创园),几年间先后升级到市、省级园区。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企业从这里成功孵化。为帮助留学人员更好创业,新留创园区投入使用且近日出台新政,为入园企业提供高达百万元的启动资金。

走访园区:目前有10余个项目待审批入园

在开发区管委会旁,有一栋办公楼,上面写着“火炬高技术创业中心”,我市最早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就设在这里,与创业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转。
走进创业中心办公室主任胡平平的办公室,感觉这里的设施已经有些陈旧。胡平平说,新的留学人员创业园设在数码大厦,近段时间有些工作要移交到那边去。“别看这里旧,还有不少企业想进园,但都没有空的办公室了。”
胡平平介绍,从2004年以来,留学生创业园先后孵化的企业约有20多家,截至目前还有七八家在孵化中。“这些年来,有些项目毕业出去,成功进入产业化阶段;有些项目离开中山;有些项目则以失败告终。最终落户到火炬开发区的优秀留创企业并不多,可以用个位数计算。”
相比于创业中心的“座无虚席”,新的留创园设在会展大道上的数码大厦。记者在15楼看到,离电梯出口最近的墙上孤零零挂着“杰圣医药”的牌子,这家企业今年1月份才进来,整一层楼仅这家企业租了两间共400平方米的办公室,其余的单位还是毛坯。
新园区之所以还比较空,“因为要求更高了,政府真正希望吸引一些高层次的海外人才,吸引真正有潜力的企业。目前已经有4家企业新进驻园区,还有十余个项目待审批入园。”胡平平说。
创业初期融资能力是生存关键
几个技术出身的人拿着项目过来,在这里租一间办公室,没有很多的固定资产和资金,就算开始创业了。这是园区工作人员对留创团队的普遍印象。
项目在留创中心的孵化期一般为3年,原本的租金优惠为两年。孵化中的项目很难吸引风投资金,创业团队就这样辛苦地维持着,一边做还要一边到处去找资金,直到项目接到订单、有了成果,才有可能引来风险投资。
“风投都是极其精明的,而最初的启动资金却要创业者自己寻找。”胡平平介绍,有些企业比较幸运,如康方创立之初便有风投注资2000万元,而大多数创业者技术出身,对于融资、管理还缺乏经验,“我们园区有位博士,到现在还在为资金问题四处奔波。”
胡平平说,创业前三年可谓是企业的 “死亡谷”,熬过去可能企业就成功了,熬不过去可能就销声匿迹了。“留创企业遇到的难题关键是资金,此外,也有项目的选择问题,一般选择光电、新能源、医药等新兴行业。此外,也跟创业者自身素质有关,“同样一个项目,不同的创业者在争取风投、企业运营、团队管理上能力也有差别。”

■前景展望:新政提供启动资金配套仍需完善

虽然几年来留创园为不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但不少企业仍遇到启动资金问题、金融服务配套不全、优惠力度仍不够大等问题。更突出的是,有些企业孵化到一定程度,需要扩大生产竟找不到合适的厂房。
针对这些问题,我市8月31日新出台《广东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新入园企业在专家评审意见基础上,可一次性或分期给予20万—100万元的启动经费。除了启动资金外,还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全免费套房等。此外,还解决了孵化后期配套厂房问题。在新落成的数贸大厦专门留出5层,给需要厂房的入驻企业。
康方生物医药副总经理王忠民认为,在中山创业还有不少外部因素的局限。如产业集聚问题,具有高新技术的健康医药企业还比较少,“我们要进口一些医学细胞,中山甚至全省海关都无先例,至今让我们头疼。”二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多从网络和广州、深圳招聘,中山本地高校太少,产学研难以紧密配合。”而交通接驳不便,也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困难。“我们有个同事要去香港搭上午11点的飞机,但最早的船是10点,根本赶不及,必须要提前一天住在香港。”
因此,真正为留学人员创业提供好各项配套服务,留创园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成功样板一:孵化期已获2000万启动资金

“我们不想从车库做起,希望客户来看时觉得我们起点比较高。”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的王忠民博士告诉记者。由4个海归博士组成康方团队虽然也属于“孵化期”,但是他们走的路和其他的团队不同。还未进入中山,就已经有一家风投公司向他们提供了2000万元的“启动资金”。
这个博士团队有5位博士,4位有海外留学或工作背景,今年“3.28”,他们成为引人注目的海外创新团队“新星”。
康方团队主要开展治疗肿瘤、免疫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新药研发,目前国内的抗体新药研发非常滞后,而他们的团队有自己的专利并正开展试验 。“一般一个制药项目要用8-10年完成,而我们有希望缩短至4年。”
在研发新药的同时,他们通过外包业务来“养”研发。王忠民告诉记者,他们已接下两个外包项目,一是 “抗体的人源化”项目,一是“激酶预制剂”的研究。
这样的项目契合政府招商选资的发展方向,康方团队还未进入中山,就得到政府的很多支持。除了我市创投基金的支持外,5月初正式来到中山时,由于新留创园办公室还未交付使用,他们暂借住在火炬区宣传办的办公室。同时,还在健康基地生物谷安排了实验室,并购置了上千万元的设备。同时,还专门为他们盖独立厂房。

成功样板二:熬过创业头几年风投排队上门

如果说康方是带着丰厚的嫁妆进入留创园的,而另一家创业企业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则经过了最初的艰难,最终凭借实力,赢得了风投的青睐,并成为开发区十大重点上市培育企业。
张勇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同时担任财务经理。去年起,他一天接数个电话,每周至少接待两个风投基金的拜访,“一些不太知名的公司,我们直接回绝。”
在此之前,2010年国内最大的私募基金同创伟业已经注资。2011年还吸引了中投基金的青睐。随后风投排队上门,“至少接触了几十家。”张勇说。
联合光电2005 年进驻留创园,几名创业者从同一家光学外企跳槽创业,租了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一边办公一边试生产。
创业头几年最艰难,“前期一直是投入,如新产品的研发、开模具、建生产线等,只能尽量节省开支。”副总经理邱盛平介绍,为维持运营,他们在办公场地开辟出一条简易生产线,试生产成功后便外包生产。
边研发、边生产回笼资金,渡过最初难关,联合光电2007年开始脱离窘境,2008年租了达七八千平方米,从最初9成外包变为9成自己生产,成为优秀毕业企业。新厂房在建设中,总面积将达2—3万平方米。
在副总经理邱盛平看来,他们拥有的核心技术是关键 。“我们生产的光学镜头,应用到国际知名一线品牌的手机和电脑,其中笔记本摄像头一个月生产300万个,大约占全球市场的十分之一,市场占有率应该是第一。”
前不久,在市经信局举办的光电装备与产品制造产业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上,总投资3.5亿元的联合光电 “超精密光学(纳米精度)玻璃模造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获得了北京清石华山资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投)的注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