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林再圓和其拍賣作品介紹
文/李勁
各位中中校友會的校友們,我將向各位介紹林再圓先生獻給中中校友會作籌款拍賣的一幅畫作《踏雪尋梅》,介紹畫作之前,首先簡單談談畫家本人。
林再圓先生跟大家的是同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了。他的祖籍是中山市大湧鎮安堂村,是加拿大華人兼嶺南畫派畫家。嶺南畫派作為20世紀中國畫壇的三大畫派之一 ,提倡 「折衷中西,融會古今」 的創作理念,結合中國畫的重視線條勾勒和西洋畫的寫生寫實。林再圓先生喜歡到處旅行寫生,他也曾和中中校友會的會員們一起旅行。
林再圓先生從十三歲起拜嶺南畫派畫家林介如先生為師,一直沒有間斷的畫畫直到現在,已經有六十幾年了。真是整整一生都在畫畫,一生能專注只做好一件事不容易。林介如是高劍父及高奇峰的學生,在林介如的無私耐心指導下,林再圓先生在1972年成為第一個也是當時唯一考入廣州美術學院的中山人。在校時國畫系名師雲集,他得到了關山月,黎雄才,陳金章,梁世雄,劉濟榮,陳章績等著名教授的親自教導。他始終致力於嶺南畫派的承傳和創新,尤其愛雲游世界名山險景,實景寫生。陳金章教授曾說過中國畫的生命在於線條,林再圓先生以嶺南畫派的筆法線條,證明了可用中國畫的筆墨描繪世間百景萬物。他在前人的皴法基礎上有所創新,用各種皴法歸納山的整體結構,表現山石骨格硬朗挺,與潑墨渲染的柔和雲霧形成鮮明對比。林再圓先生自己本身善作作中式的古詩詞,講究平仄,對仗工整。他的畫常配上自己即興創作的詩,達到詩情畫意的完美結合。
《洛信雄姿》 入選第一屆全球水墨五百強畫展
自70年代起至今,林再圓先生曾參展或自己舉辦畫展,足跡包括溫哥華,多倫多,中山,廣州,珠海,香港,東京等地,作品被私人買家或政府機構收藏,獲獎無數。他曾經接受過中央及地方電視台,加拿大國家電視台,國內各地報社電台電視台的採訪。早在90年代他的作品《山莊圖》在中山市美術展覽獲得金獎後,被中山市政府贈給了聯合國。2018年他的作品在多倫多第二屆國際文化節上獲得大會頒發的傑出藝術成就獎,並獲得加拿大聯邦政府頒發的終身藝術成就獎,這個終身成就獎在加拿大歷史上是第一次由華人所得。後來在東京,他第二次得到由加拿大日本國際文化交流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他的作品曾兩次被選中參與由香港政府舉辦的全球水墨畫五百強的畫展。
加拿大日本國際文化交流協會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戈壁寒雲》 入選第二屆全球水墨五百強畫展
林再圓先生作品曾在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等地進行公開拍賣,所得的款項捐給當地兒童醫院以及社團社會團體,回饋社會,團結海外同鄉同胞,對於他來說是一樁美事,他也願意成全。
林再圓先生的扇面畫 《踏雪尋梅》即將拍賣
今天我們在這裡,再一次見證慈善拍賣林再圓先生的作品《踏雪尋梅》,獲得的款項將全部捐給中中校友會,希望大家踴躍參加拍賣,齊齊為籌款出力。
林再圓先生的作品以世界各地山水風光居多,偏向大山大水,岩石松樹,梁世雄教授也說林再圓畫山畫松,基礎扎實,比較有氣派,林再圓畫的松受黎雄才教授的影響。林再圓先生的花鳥之類的題材相對是少的,物以稀為貴,能收藏到他的梅花圖是一個相當難得的時機。
他曾作過一幅題為《侍郎故里》畫紅棉的的作品,是寫南宋未年(1279年)香山縣即今中山市沙湧村人馬南寶(1244—1280)因勤王而被南宋朝庭封為待郎的故事。當時在珠海美術館舉辦畫展時,同時多名買家爭購該畫,最後由一名成功的企業家獲得,據那位買家所說,他的許多客戶在他的辦公室看到這幅作品都要過去合影一張,包括老外在內。
《侍郎故里》私人收藏
梅花和紅棉都是象征文人風骨和堅強的花,現在的世界環境日益困難,需要堅強的心態去面對,也正因為世道艱難,有藝術價值的字畫收藏也是一種投資保障,如今有一個行善積德,惠及兒孫,又有作品可以傳家的好機會,也找不到理由去放過,錯過今晚,又待何時。
在溫哥華,曾有收藏家請林再圓先生鑑別關山月教授的梅花,關山月教授也是喜愛畫梅花的,而林再圓先生熟悉關山月教授是如何畫梅花的,如此看來,林再圓先生研究大師的精髓後作的這幅梅花圖,其中的含金量就不言而喻了。《踏雪尋梅》,小小的一個扇面,卻小中見大,背後包含了畫家從童年到晚年,畫了一生的功力,也蘊藏了中華文化中對梅花的藝術欣賞和雅致才情。
踏雪尋梅的典故: 張岱的《夜航船》裡記載,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 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景苦心作詩的情致。踏雪尋梅,是中國古典美學之典范,它以意蘊之美、人品之美和空靈之美所構成的場景,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所不斷談及和創作的題材。踏雪尋梅不僅是古人的一種生活情趣,也是他們文化審美、精神追求、藝術創作和社交娛樂的重要體現。
梅花是不懼苦寒的花,踏著苦寒的雪去尋找梅花的人不是一般人,沒有不俗的審美能力,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沒有一定的堅強心志的人是不會天寒地凍踏雪也要尋梅,也許尋的不止是梅,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能在雪中欣賞到梅花,聞到梅花清香的人也是有福之人,大雅之士。
扇面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扇面畫上潑墨書寫是歷代文人墨客和書畫家的喜好。扇面畫在種類上分為團扇和折扇。目前所說的扇面畫主要指的是折扇。折扇上寬下窄呈扇形,這種扇面給人一種視覺上的延伸感,在繪畫創作特別是山水畫,扇面往往是給人咫尺千裡、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是一種獨具一格的書畫形式。
畫中紅梅是林再圓先生對著自己農場上的梅花寫生畫的,他農場的四株紅梅是列志文園中園的老板,也是中中校友會的同鄉從他的農場運過來的,這些紅梅原本是在南京培植的。梅花在BC省的蘭里市的攝氏15度會開放,多數在春寒之中綻放,有時有著初春殘雪,有時沒有雪。作為畫家,除了寫實也可在自由發揮,例如BC省的雪和蘭里市農場內的紅梅可以在畫中組合,寫實的梅花和雪景,造就他自己獨有的踏雪尋梅的題材。畫家靈活使用中國畫傳統筆法,描繪了海外景色,這種虛實結合是如此的妙不可言,盡在此畫中。
在座不乏有財力的善長仁翁,府上裝修豪華的也大有人在,滿堂堆金積玉,只能彰顯財力地位,西式裝修顯得有錢,中式裝修顯得有權,無論是哪種裝修,少了有實力有價值的藏品,始終是根基淺薄。家中藏有名家字畫,兼備了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同時妙筆傳大雅,令登門拜訪的來客只要有一定品位和鑑賞能力,一見之下必然會心一笑,因為主人家的儒雅品味。能在雪中欣賞到梅花,聞到梅花清香的人也是有福之人,今晚看看誰是那位有福之人,大雅之士,將林再圓先生的扇面畫 《踏雪尋梅》收入懷中,行善的同時,提升家中藏品的層次。
文:李勁,
UBC 美術史碩士
曾在廣州美術學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