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书引领 访历史文化名校

—— 中山纪念中学纪行

/ 迎夏

去纪中走走,原不在我这次回中山的计划中。回乡休假,就是探亲访友或静心休息好了。但一本同学借给我朝晚空余时间看的书,及在同学的提议下,让我有了去中山纪念中学一行的兴趣。

我们加拿大的校友中有很多是纪中人,他们当然会对他们的校园很熟悉。但对于我这个非纪中的、只去过故居的人,就只是仅知其大名而尔。而至于它的风采、历史和典故,即使是道地的中山人,也未必很知其详情。我还真的是从没有走进过这个历史名校的校园呢。

那本叫《孙眉》的书跟这个校园有关。孙眉是孙中山的大哥,有说没有孙眉就没有孙中山。同学借我看的这本厚厚的传书,中英文并列,扉页上有作者(孙眉的曾孙子孙必胜)的亲笔签名。

《孙眉》

我初阅它时是漫不经心的,但其中的一幅展示孙家祖墓的图片吸引了我的眼球:孙家祖墓“黄帝田”对出的是一面大海,远处两条浅浅的山脉如“双龙戏珠”—— 据说是绝世风水墓穴。哈,以往的关于名人的传记好象没有见过如此出神入化的描述的。于是我感觉倒这本书还是比较有点看头的,就往下看去。

dsc08994

孙家祖墓 “黄帝田”对出的是一面大海,远处两条浅浅的山脉如“双龙戏珠”。

书中所记述孙家兄弟从家乡到海外,从少到老,从败至胜,相濡以沫的一个多世纪前的故事,是那样详尽、真实和动人,许许多多的人物和地点,是那样地与我们的家乡这个地方如此的关联。我用几天的空余时间就把它看下来了。书里有很多是第一手的、来自故友、家族及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真实文件,都充分显示和还原出那段风云变幻的史实。其中,书里提到孙中山的父亲孙达成和大哥孙眉,去世后都长眠于翠亨村的中山纪念中学的山头上,每天都有青春少年学子的朗朗书声陪伴。之前我还以为孙眉创业檀香山应葬于海外的,想不到他是魂归故里的。

主管侨务的韩女士得知我正看这书后,就送了一本给我还签名留念,还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孙中山侄孙孙乾(孙必胜之父,曾任中山县长)与一个中山游击队长的真实感人典故。我的同学还提议一起去纪中走走看看呢,这样也勾起了我对书中所述作一下亲身探究的兴趣了。

于是,一日,我们几个老同学在晨曦中直奔翠亨村而去。

不到半小时,从城区到了在翠亨的纪中。进入校园要经过严密的保安大门。

中山纪念中学始建于1934年,由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秉承其父遗愿而创办,是在孙家私祖地上开发出来的。早在五十年代初,学校就定为广东首批重点中学。

一进去就被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吸引。整个老校区建筑红墙绿瓦、飞檐雕梁、厚重古朴、气势恢宏。

后面是“逸仙堂”。

前立有孙中山塑雕像。

楼前立碑系孙科所写《总理故乡纪念学校记》,记述立校的理意。

“孙科”二字似曾被去掉,有补回痕迹。

堂前细看,斗拱栏杆细致入微,体现历史底蕴非常深厚。

孙中山生平介绍

在中山期间我看到的历史传书《孙眉》中,非常详尽和真实地反映了孙眉的一生事绩。

孙眉(1854~1915),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眉幼年家境贫苦,1871年出国赴檀香山做工,后来在茂宜岛垦荒,经营农牧业兼营商业,数年之后,成为当地首富,被称为“茂宜岛王”。1878年寄信回国请其母偕12岁小弟孙文(孙中山)到檀香山协助其商店业务。孙中山志在读书,不愿为商,孙眉欣然送其入学读书。1883年7月、1885年4月孙中山两次回国在香港、广州读书。孙眉虽对其弟不愿来檀协同营商不满,但重兄弟之情,仍不断汇款资助其生活和求学费用。

1894年10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准备创办兴中会,向孙眉说明创立意图,孙眉赞曰“志大言大”,首先赞成并捐款赞助。同年11月成立兴中会,孙眉是最早的会员之一。他积极宣传革命,游说组织亲朋戚友华侨二三十人参加兴中会,并捐资支持革命。1895年广州起义急需经费,孙眉则以平贱价钱出售牲畜,以捐充军饷。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行债券,孙眉将千多头牲畜变卖认购债券。孙中山奔走革命旅费之需,孙眉曾将珍藏的“龙涎香”赠给变买作旅费。

孙眉后在檀香山宣布”破产”,回国参加革命,奔走湛江香港两地,进行反清活动。1913年秋,孙眉移居澳门。1915年2月病逝澳门。1935年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拨国币一万元,将其骸骨从澳门迁葬于翠亨村犁头尖山麓的总理故乡纪念中学后左侧山地,由其侄孙科立碑,以表彰其功绩。1934年建设纪念中学时,四座校舍其中之一座被命名为“寿屏堂”以作对他的纪念。

从孙家墓园看开去,山脉连绵,树木葱茏。据说选址非常讲究风水之说。

拾级而上的是“文昌阁”。文昌閣或文昌楼是中國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

这是时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汪精卫亲书的碑文《孙德彰先生墓表》,保全完好。据带我们游览校园的蒋副校友说,可能在文革时这里山草茂盛没被发现,或者被发现了人们也不知道碑上的名“汪兆铭”就是汪精卫。

在孙家墓园附近,有纪中区域的气象科学园。

周围都长满了树木花卉,生机盈然。

同行们绕有兴趣地察看星罗棋步的野生山花。

离开墓园,走进校园,前面有醒目的《校训》: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

教学楼的山墙上也有语录“少年智则中国智”。来自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

接着我们坐电瓶车参观诺大的校园区。

据蒋副校长介绍,现有10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200余人的中山纪念中学,是一所全寄宿制的完全中学。学校分新旧校区。新区主要为近十年先后竣工的一批与旧区格调一致的现代化建筑。校园内树木参天,花香绿浓,厚重典雅的宫殿式建筑与颇具时代感的现代化大楼交相辉映,景致怡人。

新建筑也仿古。

“纪中人”的雕像。蒋副校长说,“纪中人” 的定义包括学生和家长。所以,同行的李同学虽是一中毕业的,但由于孩子是纪中的,她也成了“纪中人”。

感谢蒋副校长(右)专程引领我们访问纪中。我们最后在校门前留影。

在纪中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访问,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走了一回。看看,原来古往今来的中山人是这么厉害的啊。我们的家乡真的是历史文化名城。我们这些后辈也不要甘于落后,无论在海内外打拼,都要象前辈中山人那般争气啊。了解历史,温故知新,让我对我们出生的这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多的认知,更倍感自豪,更增加了很多自信。

回乡过年(二)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