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发现“冰臼”? 中山曾有冰川?

沉默的岩石,千古见证
五桂山曾哥潭有一大片开阔的石滩,两边的岩壁平滑陡峭,石滩上有许多奇怪的坑洞。专家初步认定,可能是”冰臼”地貌。
天然去雕琢
独具形态
坑洞在受流水冲刷

曾哥潭石滩奇怪坑洞群引起北京专家注意 有市民呼吁加强保护,开发地质公园

据中山网报道:日前有市民报料,五桂山曾哥潭的石滩上有许多奇怪的坑洞,称有可能是“冰臼”。据了解,这些石滩上的岩洞,其实早在几年前已有人讨论是冰臼还是壶穴,但一直没有最终结论。此次,这位热心市民将岩洞的图片发给了被称为中国“冰臼之父”的北京专家韩同林。韩教授初步认定,这些岩洞就是冰臼。
■起因:驴友报料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决定到现场探究一番。于是跟随报料市民黄健军一起,向五桂山深处的曾哥潭出发。阿军是一位爱爬山玩水的驴友,读中学时已经常到五桂山游玩。尽管现在曾哥潭已荒废,进山小路也被荒草掩盖,但阿军还是经常与驴友们来此爬山游玩。
以前他见到那些石滩上的坑洞,也曾好奇地想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可一直没有去深究。直至前几年,有媒体报道广东有地区发现冰臼时,他突然觉得曾哥潭的岩洞就很像电视新闻里看到的冰臼。
■现场:口小肚大底平坦的垂直坑洞群
跟着阿军沿曲曲折折的山路绕了半个小时,记者终于来到了已经荒废的曾哥潭。此前,这里曾经被开拓为“翠竹林漂流”旅游项目,但现在早已无人光顾。在这处山谷腹地,群山怀抱中有一大片开阔的石滩,两边的岩壁平滑陡峭,形成漂亮的“V”形。阿军所说的“冰臼”群,就在漂流项目上游的岩石滩上。
大大小小的圆坑,小的几十厘米,大的直径数米。坑穴口呈规则的圆形,深浅各异,内壁非常光滑,如打磨般。若在夏天丰水期,这些岩洞会被水流淹没而看不到。所幸我们采访时水量不多,许多洞内只有一半积水。大的坑洞直径有几米,洞口垂直向上,且洞腹比洞口要大一些。这与我们常见的受水流冲击而成的洞明显不同。
这些岩洞分布没有规则,散乱出现在石滩上游。下游因为曾经被人工开发作为漂流,石滩上抹过一些水泥工程,所以已寻不到类似的坑洞。
■专家:初步认定是冰臼
阿军说,多年来对曾哥潭这一奇异地貌一直念念不忘。直到他一次偶然看到了国家地质研究所的韩同林教授著作《发现冰臼》一书,才知道还有“冰臼”这样一种地貌。
冰臼是古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和古冰川作用的重要遗迹,是古冰川融冰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的方式冲蚀基岩产生的,由于其形状酷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河时期的冰川不像现代我们看到雪山上十来米的厚度,当时的冰川厚度达数百米,从顶部滴下的不只是水滴,而是可能如瀑布般的水柱。落差巨大的水流中夹杂着冰块碎石,侵蚀力惊人。
“冰臼的特点是口小肚大、底部较平坦,冰臼是冰川曾经存在的有力证据之一。我看着冰臼的相片,觉得其特征与曾哥潭中那些坑穴群惊人地相似。”
阿军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于是千方百计联系到了韩同林教授,并将曾哥潭的岩洞图片用电子邮件发给他。韩教授很快回复了阿军,“初步可以认定这些岩洞是冰臼。”
■连线:中国“冰臼之父”
曾哥潭这些奇特的岩洞,其实不仅吸引了阿军,早在几年前就引起过一些市民的联想。也有媒体询问过专家这是否冰臼,却没有定论。记者曾向我市地质勘探专家请教,得到的问答是,对此并没有做深入研究,难以判断。
昨日,记者联系上中国“冰臼之父”韩同林。韩教授曾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区域地质、活动构造、第四纪冰川地质和地貌等研究工作。著有《西藏活动构造》、《青藏大冰盖》《发现冰臼》、《火星地貌与地质》等专著。
商报:从图片上看,你觉得中山曾哥潭这些坑洞是冰臼吗?
韩同林:应该就是冰臼。因为很明显这是在基岩上,岩洞的状态都是垂直分布,口小肚大底部平。这与中国、世界上目前发现的冰臼基本特征是一样的。
商报:也有人认为这只是水流冲击出来的壶穴,有这种可能吗?
韩同林:冰臼的发现很晚,我国是1997年才发现,所以之前许多冰臼被误认为是壶穴。但壶穴是水流冲刷出来的,很少有垂直地面的。也不是所有有水的地方才会有冰臼,其分布很广。可以在河谷里,也可在山顶上,而且有大有小。如现在北京一个县发现的冰臼其口径达20米、深度到18米,保持得很完整。
商报:近代有学者认为广东地区纬度、海拔低,不可能会有冰臼。中山作为沿海城市会有出现冰臼的可能吗?
韩同林:那是过去的看法,其实不应从现代的气候来推断两三百万年前的气候。应该以现在存在的东西,进行力学分析、分布特点,结合其它的遗迹来讨论它。现在广东的丰顺县、揭西县、饶平县,甚至连海南岛都已经发现有冰臼了。
南方发现冰臼,是对气候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涉及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新认识。冰臼就证明,以前这里的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十几度以下,逐渐发展到现在才如此温暖。
商报:确定一个岩洞是否冰臼,除了学术讨论,还有其它鉴定方法吗?
韩同林:确实目前冰臼研究存在着争议,因其发现的时间又较晚,现在国家也没一个专门机构负责。目前,我们都属于民间学者的研究状态。但全国各地凡是有发现的冰臼的地方,都受到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与保护。冰臼是距今约两三百万年的古冰川作用形成的重要遗迹,和古冰川作用曾经存在过的有力证据与历史见证。它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意义,政府应给予重视,自然资源一经破坏不可再生。
冰臼的形成时间是在冰河后期,冰川开始消融的过程中。消融的冰水从冰舌边缘的裂隙流向大地,由于高低落差的水流冲击地面,冰块与冰流的巨大侵蚀作用,在地面形成坑洞,即使是坚硬的岩石上也能形成冰臼。
■担忧:“神仙足印”在消失
曾哥潭有村民传说,这些坑洞是山神仙留下的脚印。还有更神奇的传说,潭中水长年不干,曾有年大旱,水位下降,潭底露出一个巨大的洞穴,有好事胆大的村民探入洞中,发现里面有一石室,内有石桌石床,岩壁上甚至还有图画。
我们站在山谷中,听着哗哗的水流,想象着两三百万年前,这里或许就是覆盖着厚达数百米的冰川。消融的冰水汇集成巨大的瀑布,从头顶冲刷下来,形成了眼前的这些垂直坑洞,阿军说,这是多奇妙的事啊。但每每来到这里游玩,他又甚为担忧。
不论这些坑洞是否冰臼,但确定的是,这里荒废后也并没有回归自然的怀抱。我们在石滩沿岸、坑洞里,都发现了不少垃圾。有爬山者扔掉的饮料瓶、垃圾袋,也有附近一些人在此堆放的破布条、泡沫塑料。这也是阿军为什么要联系记者的原因,热爱家乡山水的他,不希望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被人工的水泥、废弃垃圾所填埋。
“这是大自然赠予中山的珍贵礼物。作为文明的中山,更应该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再请专家来现场鉴定,将这一稀有的地貌积极保护起来,将曾哥潭作为地质公园对市民开放。
链接
●什么是冰臼
冰臼是古冰川作用和古冰川气候环境的直接产物和重要遗迹,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
在整个地球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目前公认的形成大冰川的时期,有距今约2-3亿年的“上古生代大冰期”和距今约3-5百万年以来的“第四纪大冰期”。
第四纪大冰期最新研究发现,在距今约2-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全球气候曾发生过一次人类尚未完全意识到的惊人的降温事件,全球大约有3/4的陆地曾被一片白茫茫的冰雪覆盖,最南界直抵属于热带、亚热带的广东等地,那时的地球就像是个大雪球。我们把这一冰川发育时期,称之为“全球泛大冰盖期”,是冰臼发育最鼎盛时代,可谓之“冰臼时代”。
●发现冰臼的意义
我国首次发现冰臼,是在20世纪70年代,被称为中国地质学界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尤其是我国东部中低山区山脊山峰上分布的大量冰臼,堪称“世界奇观”和“天下一绝”。 有专家认为:冰臼的发现若能最终被证实,则世界的第四纪地质环境历史将重新改写!
●部分冰臼群已开发为旅游资源
福建福安就有千古冰臼景区。冰臼群主要分布于其间的白云山九龙洞景区及金钟山龙亭溪峡谷景区。
内蒙古赤峰市的世界地质公园——青山岩臼旅游区,其岩臼的成因,也被大多数专家认为是冰川作用的产物。
分布于广东省饶平县樟溪镇青岚溪谷的形态各异的石头,最近被中国地质学院教授勘查考证后确认是冰臼。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