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和圣诞老人的故事

​【编者按】圣诞节之所以流行,在于它体现的是一种普天同庆的价值观,跨越了政治、宗教、族裔和国界。节日存在的意义也在于此,让人们感恩生活、活在当下和珍惜彼此。如何让节日过得更有意义,比之追究为何过此节日更有意思。更何况,节日也是与时俱进,印上时代的烙印。这篇文章便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若每个家庭都有爱心、善良和正直,这个世界便会变得美好。

图文/林婉霞 题目为编者所加

今天,平安夜。姐姐问Martin,今晚还要向圣诞老人要礼物吗?他说:“其实,圣诞老人是假的,礼物是你和妈妈放进袜子的。”我顿觉松了一口气。每年平安夜“扮演”圣诞老人角色的任务终于告一段落了。既让他保存一份童真,一份每年对圣诞老人礼物的期盼,以及对圣诞老人在平安夜从“北极”到各个小朋友家送礼物的“辛劳”和“爱心”的敬畏,还梦想过以后长大去圣诞老人做礼物的工厂做partime……

每个平安夜,他都要上网查一下圣诞老人的足迹,现在去到了xx洲,估算着驯鹿的速度,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自己家。有时会半夜醒来,马上出来收礼物,拆开,读信,然后再美美地继续睡。

平安夜,他会用他的方式款待圣诞老人,他说:“圣诞老人一晚跑那么多地方,很累,我想请他吃东西和喝可乐。”于是在火炉旁或房门口(没火炉时)放好食物,有时还把他认为较好的玩具“送给”圣诞老人,让他带给有需要的小朋友。(当然,半夜我们要把该玩具收好,然后捐去二手店,让他认为圣诞老人帮他送给了其他小朋友。)

每年的平安夜,我们母女俩都要“扮演”圣诞老人,事前要“做功课”,知道他写给圣诞老人的信的内容和想要的礼物,然后准备一份一样或者相近的礼物(只要不是太离谱),待他睡着后(他一般9:30上床睡觉),我们马上模仿圣诞老人的口吻写回信,既要回答他对圣诞老人提出的问题,又要以“无所不晓”的角色表扬他的优点及指出希望下一年要改正的缺点,且保证每年的信都用同一种字体。

四年级时,他在学校向同学搞了恶作剧,被老师批评,他竟像基督徒向耶稣忏悔一样,告诉圣诞老人,他做错了一件xx事,希望老人能原谅他,继续在平安夜送一份礼物给他。

五年级时,他向圣诞老人提出希望得到像xx同学家一样的游戏机。经查,该游戏机价格为$399,那可不能满足他了。于是,在回信中,指出“我们”工厂没有生产游戏机,小孩不应多玩游戏,应该多花时间看书,培养运动兴趣等,今年“我”只能送你xx礼物了。最后,他拿到礼物时喃喃自语:“圣诞老人说工厂没有游戏机……”

六年级时,他入读法语课程,我们搬到离新学校近的地方。去看房时,他就说:“这个房子没有烟囱,平安夜的时候圣诞老人怎么进来?我们安慰他,圣诞老人也可以从窗户进来的。”

这份与圣诞老人的情结,一直持续了整个小学阶段。虽然五年级时,他曾对我们说,Ivan H说他半夜看见他妈妈把礼物放进袜子里,不是圣诞老人放的。我故作听不见,他半信半疑,但又宁可信其有。圣诞老人又继续保留在他的期盼中……

八年级时,问他要写信给圣诞老人吗?他说:已经读中学了,不要了。其实他已心知没有圣诞老人送礼物这回事的,但我们互相没有点破这层“纱”,继续他的“若有若无”圣诞梦。

由始至终,我们没有确认圣诞老人的真假,只是保持着他对圣诞老人朦胧的向往、期盼……这个“白色谎言”为他的童年增添了无尽的童真和美好的回忆。

“圣诞老人”真好,他是“爱”和“善良”的化身,可让Martin深信不疑他的感谢、赞许,婉转地指出他的不足,以及对他的期望。圣诞老人的期望,成了Martin新一年努力的动力,使他逐渐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正像圣诞老人赞许过的优点一样。

俊永

俊永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