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文化在美面临散佚

夏威夷和兴会馆会员中山寻根,提出以旅游带动海外华侨文化保护

    一群洛杉矶年轻华人,他们的祖辈曾在夏威夷的甘蔗林里挥汗。有一天,他们为寻根相约来到夏威夷毛伊岛——孙中山的哥哥孙眉以及诸多华侨曾经“筚路蓝缕”的地方。
    但他们大部分时间用于领略夏威夷风光。因为,他们实在很难找到一个祖先们曾经奋斗过的标志性遗迹,或者一个像样的博物馆。当他们经过毛伊岛一个名为Lahaina镇前街(Front Street)858号的地方,一座中式建筑出现在眼前,建筑物大门上赫然的三个大字“致公堂”,尤为显眼。
    “ChineseCharacter!(汉字)”他们用英文惊呼,但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昨日,经营着这座建筑物的部分中山籍华侨,来到中山寻根,向记者讲述了上述故事。
    他们为当地华侨文化的散佚而忧心忡忡,并向中山寻求帮助,希望能联合中山、洛杉矶、夏威夷三地,启动以孙中山及其革命史迹为主题的旅游,以此筹集资金保护和研究正在“散佚”的海外华侨文化。
    ◆面临散佚的华侨文化
    致公堂,又称义兴公司、洪门,是清末海外华侨会党组织。清咸丰、同治年间成立,总部设于旧金山,以反清复明为帜志,在纽约、夏威夷等地均有分会。上述毛伊岛的致公堂为和兴会馆,成立于1909年。当时,为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一批会员曾倾家荡产。
    “类似华人会馆此前仅在毛伊岛就有七八个,现在大约只剩下三个了,目前只有和兴会馆比较活跃。”牵线此次和兴会馆中山行的孙中山后人、中山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孙必胜说。
    会馆目前已无会员活动。和兴会馆副总裁程山道称,会馆目前是一个博物馆和华人华侨祭拜的地方。但前来祭拜的美国华侨,许多只是从祖辈那里学到了祭拜的形式,他们不懂其文化意义(慎终追远)。
    一些华侨希望告诉年轻一代华侨,祖先的文化是多么光辉灿烂,但语言障碍,让他们寸步难行。祖籍珠海三灶(原中山籍)的陈广康先生,是一位作家,他正在写一本关于日本侵略三灶时期的书。但他更希望写一本像样的关于华人华侨在夏威夷乃至美国奋斗的书,对美国华侨介绍祖先的文化,但华侨所留下的那些历史遗产,都是用中文写的,但他不懂中文,他需要中文翻译或者一些有学术价值的英文材料。
    谁愿意做这样的事情呢?“在华侨中,真正愿意做华侨文化研究的人太少了!”毛伊岛的华人文化会长叶桂珠博士说。她现在在和兴会馆主要承担华侨文化的研究工作。
    有个别志愿者承担起了翻译的角色。韶关人谭欣玉就是其中一位,她已在和兴会馆义务工作三个多月,主要是整理当地华侨捐献或留下来的文物,但她不是做历史研究的,她的工作犹如“杯水车薪”。
    三个月的工作中,谭欣玉还意外发现,海外华侨流动性增大也加快了华侨文化的散佚。她说,以旧金山为例,虽然现在夏威夷的某个小店甚至便可以遇见一位中山籍华侨,但由于夏威夷机遇不多,大量华侨正在向洛杉矶等美国大城市迁移。
    ◆以旅游带动研究和保护
    怎样保护祖先曾经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并从哪里获取经费?和兴会馆的华侨认为,目前在美各华人华侨会馆应联合起来,使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而经费方面,则希望以旅游带动海外华侨文化研究和保护。
    陈广康说,孙中山是在华人华侨界具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孙眉曾在毛伊岛开设农场,旅游主题很容易找到,只需要中山、洛杉矶、夏威夷三地联合,便容易策划,而这需要中山方面的支持。
    “这是一个好主意。”中山市侨务局副局长赵锡雄表示,这将弥补海外华侨文化研究和保护方面的空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侨中传播的有效方式。
    研究者们还有一个未酬的壮志。叶桂珠博士说,关于美国华侨的研究中,还有一个空白便是,华侨对美国国家的历史贡献。“这一笔不能被历史忽略。”叶桂珠说。

(中山日报2010年11月16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