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温哥华唐人街

        回忆起十几二十年前的唐人街时,老华侨们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的兴旺景象。要买中国人喜欢的菜,或是买中国食品,一定得去唐人街,说国语的,有时还会遭到店员 的怠慢。物移星转,今日的唐人街则没了往日的风光。有些生意人想离开这里,另觅旺地;也有人寄希望于市中心的东移,推动唐人街的復兴。

  大温的华裔,早已不在唐人街聚居。他们工作生活在大温的每个城市,在烈治文、本拿比、温哥华的西区和东区都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有大大小小的中国超市。但大温的华人,不管是来自香港、台湾,还是来自中国大陆,鲜有没有去过唐人街的。“中国人都有唐人街情结。”一位新移民说。

  今日的唐人街,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缅街(Main Street)与片打街(Pender Street)之间的街角,出现了一间西人开的咖啡连锁店;在缅街与奇化街(Keefer Street)的夹角上,有一家名叫宝贝的餐馆酒廊,是土生华人开的,里面的顾客有相当部分的西人;还有西人在唐人街开了夜总会。这些店与传统的老华侨、 新移民开的店有所不同,为古老的唐人街带来了当地的时尚气息。

  时尚气息沖击百年老街

  走进宝贝小馆,感觉到带点洋味的时尚气息。记者进店的时候是下午,当时店里的客人都是西人。坐在吧臺前的年轻女老闆说,在唐人街开餐馆是因为自 己是华人,从小对唐人街有感情,也看好这一带未来的发展。她说,宝贝小馆的顾客,有些是西人,也有很多是像她一样出生在加拿大的华人。

  唐人街有一家北京舫(Peking Lounge)的家具工艺品店,一走进去,就感觉与街上众多的工艺品店风格不同。品味高雅,艺术气息浓厚,选的货品十分精美。是两位本地西人开的。店主之 一Michael说,他的拍挡Daniel在北京工作过两年,他们都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货品是他们在中国选的,每年他们都会去中国订货。

  他们的店在唐人街开了7年了,谈到为什么要将店开在唐人街,Michael说,他们喜欢唐人街,也认为这里的发展前景好。记者问,是否认为市中心会扩展到这里?“唐人街现在已经是市中心了。”Michael肯定地说。

  曾一天卖千份报纸

  “那时我们在Main街开书店,早晨7点开门,深夜12点关门。”在唐人街开良友书店的老闆娘,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书店最旺的时候,仍然很兴奋。

  她对《加拿大都市报》记者说,当时要买中文报纸,只能来唐人街。良友代理了7份报纸,几乎全温哥华的华人都来他们店买报纸。最旺的时候,他们店 一天一般能卖1000份报纸,多的时候能卖2000至3000份。当时的香港移民有钱,5毛钱一份的报纸,一次就买三四份,有的人不是天天来,但让他们帮 忙留报纸,一次买几天的。“高峰时期,我们的报纸订户就有300多个。”老闆娘说。

  良友书店是老板娘的丈夫大德居士在1975年创立的,开始时生意不够养家,还需要同时做兼职。后来,丈夫开始代理《信报》、《大公报》、《华侨 报》等多种报纸。到八十年代,生意越来越旺。到了九十年代,唐人街治安有了问题,有一段时间禁止夜间营业。后来又加了GST,从7月1日开始,报纸还要加 HST,生意越来越难做。大温卖中文报纸的点也越来越多了,不用非得开车到唐人街了。

  生意转淡后,良友书店迁到Georgia街上。书店已不以卖报纸为主,而是摆买很多香港杂志,也卖各种中文书。

  买东西地点分散了

  记者来到良友书店时,老闆娘正卖报纸给客人。陆续地有人来买报纸,买六合彩。门口,放了几张凳子,供来闲聊的老街坊坐。店面不小,有香港杂志、小说出售。老闆娘带记者看里面的一个房间,是她先生大德居士的办公室,他帮人测字。

  在老闆娘看来,最让唐人街人气减少的是烈治文的兴旺,买菜、干货及买华人需要物品的地方分散了。她说,以前华人都到唐人街买菜,菜店的营业额一 天曾有几千元的,现在生意越来越淡。现在,华人都是在自己家或上班地点附近买菜买东西,不必来唐人街了。现在,店里每天也就卖出几十份报纸。

  看到发展新希望

  “唐人街歷史上最坏的10年已经过去了,现在看到发展希望了。”林华泽对《加拿大都市报》记者说。他在唐人街开了一个家用电器店,在本拿比、烈 治文都有分店。他在温哥华华埠商会30多年了,当过10年副会长,是上一届和本届会长。1974年他移民来温哥华后,先是在唐人街打工,后来又在唐人街开 店,见证了30多年来唐人街的沧桑变化。

  唐人街曾停下脚步

  林华泽经歷了唐人街最繁华的时代,那时店铺都很兴旺,华人买中国食品都需要到唐人街。

“如果在唐人街买了鱼回家煮,少买了?姜蒜,也得返回唐人街买。”他回忆说:“现在,鱼都不用在唐人街买了。”

  唐人街走下坡路是从政府在附近开设注射屋开始的,吸毒人群开始在Hastings一带聚集。华人都没有想到,注射屋的影响会那么大。到1980 年代,意识到问题严重时,已经很难让他们离开了。1990年代烈治文的兴旺也分散了来唐人街的人流。新移民不喜欢老房子,温哥华又很少空地,于是他们聚集 到新区烈治文。

  他对《都市报》记者说,上世纪70年代,大温有15万华人,基本都会到唐人街消费。现在,华人近50万,唐人街的固定顾客还是15万。别的地方在发展,唐人街却停留在多年前的水平。

  市中心东移带旺唐人街

  唐人街的商户们看到,最近华埠附近高楼大厦起了很多。政府已经不批市中心建新住宅了,住宅楼的建设正向唐人街方向移过来。住在市中心、耶鲁镇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地到唐人街买东西了。西人店主也在进入唐人街。林华泽说,他们很欢迎西人店铺进入唐人街。

  中国将加拿大设为旅游目的地后,游客也是唐人街更多关注的客户对象。中国人有唐人街情意结,所以相当多的中国游客会到唐人街。林华泽的家用电器 店也接待过中国游客。一位顾客要最高档的剃须刀,荷兰产的飞利浦电动剃须刀,390多元一个,他买了12个,还要了几个日本产的松下剃须刀。这位游客共花 了一万多元买小电器,要的都是高档的,他觉得这类游客值得关注。

  有些开中药店、健康食品店的商户觉得游客与自己没关系。林华泽建议说,一些中国游客最喜欢买国外产的维他命,而且买最好、最贵的,不妨在这方面下工夫。对于卖果菜的店,林华泽的建议是,将有机水果、三文鱼做成礼品包装,让游客买回去送礼。

  北美最干净的唐人街

  让林华泽自豪的是:“温哥华唐人街是北美最干净的唐人街。”他指?窗外店铺的彩色棚子说,华埠商会申请政府补贴,帮商铺更新招牌、清洗门口的棚 子。他们还申请到政府资金美化唐人街。他指?街头的宫灯款式的路灯说,灯光将改为好看的橙黄色。街头的壁画也很为唐人街增加文化味。壁画将画三幅,反映唐 人街歷史和现在。如其中一幅上有龙舟、夜市、中秋;另一幅上的画面是1900年前的唐人街。

  中国特色日少 商人拟撤离

  在唐人街开工艺品店的黄河边,不无牢骚地跟《加拿大都市报》记者说:“唐人街的中国特色越来越不明显,商户家家户户处于半死状态。”他说,附近 的一些商户,经常关?门,到夏天才开。要是生意好会这样吗?现在,一些西人的咖啡店、理髮店开始进入唐人街了,这样下去,唐人街需要往东移几条街了。“生 意一年不如一年了,提不起精神了,无奈要撤出唐人街了。”他说。

  他在唐人街开店几年了,有点心灰意冷的感觉。他说,唐人街有“洋进华退”的趋势。现在,在唐人街做生意的商户的结构也在变化,大陆人和洋人加起来,已经超过了老华侨。杂货店、饮品店、保险公司在增多,卖的东西中国特色在减少。

  没必要来唐人街了

  黄河边体会过春节大游行时的热闹景象,但一天之后,唐人街就恢復了平静。“现在华人也不需要到唐人街来寻找归属感了。温哥华的华人,一年能来两 三次就不错了,为什么要来呢?”他说,如果买东西,开车到唐人街的过程中有很多选择。想吃中国菜,烈治文、本拿比都有不少选择。如果来欣赏文化,除了一个 苏州园林,一个博物馆,还有什么呢?大家都在预期温哥华市中心将会东移,从市场讲或许是好事,但唐人街的中国符号却在被渐渐稀释掉。他担心有一天,人们只 有在看到孙中山像时才会意识到这里是唐人街。

  温哥华唐人街号称是北美第二大唐人街,黄河边认为是徒有虚名。纽约的唐人街人头涌涌,很有活力。他说,温哥华的唐人街,除了南北干货、中文书店 外,产品雷同,吸引不了年轻华人,也不能勾起老年华人的记忆,被中年华人当成不与时俱进的落后地方。“唐人街处于尴尬位置,不受欢迎。”黄河边说。

  花里胡哨东西浪费钱

  政府会出钱为唐人街做一些事。比如,拨款买了七八辆三轮车让大家游唐人街。“想法不错,但可行性为零。”他对《都市报》说,除了夏天,很少有人坐三轮车。租地方放三轮车每月就要花500元。“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是浪费政府的钱。”

  他说,现在唐人街有三个振兴华埠的机构,各自为政,分别接受政府支援。每次收到政府拨款,就告诉大家,请大家献计献策,然后没了下文。他们是见到一些老建筑被油漆一新,但唐人街要怎样振兴,很少人会听商户的意见。

  “温家宝还到灾区跟农民握手呢,我在这里开店几年,从来没有哪个唐人街机构的主席、会长来我店里看看。”他见到的侨领都是开会时在臺上的,有时会收到商会的简报。唐人街管理机构的人往往是讲广东话的,他听不懂,没法沟通。

  三步一景 游人必至

  唐人街有许多老旧建筑物,有歷史感,设计、雕饰艺术气息浓,被列为保护文物,只准维修,不可拆卸。温哥华唐人街被称为华人北美百年奋斗史的活化 石。今年,这一片歷史街区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走在唐人街,可看到一些宗亲会和社团会址,那是在那个年代为了不被欺凌而组织起来的互 助团体。

  中山公园赏苏州园林

  在唐人街引人驻足的还有苏州园林中山公园。

  古色古香的中山公园是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的一部分,位于中国城的西面,是中国以外地方唯一的古典中国花园,建于八十年代,公园是由从中国邀请来的五十多位着名园林建筑设计家、技师精心设计建造的,一砖一瓦都由中国运来,并按中国的传统方法建造。

  苏州庭园、小桥流水、长廊修竹,湖边垂柳,颇有中国古典建筑的美感。

  世界最窄大厦

  唐人街上游人必去的景点,有被称为“世界最窄大厦”的森记大厦,有两层楼高,宽仅6呎。

1912年,一间叫做“森记”的(Sam Kee)杂货公司的华人老闆陈才,在卡罗街与片打街的交界处,买了一块30呎的土地,准备大兴土木,建一栋百货公司,但向市政府呈交计划书时,竟遭否决, 因为市政府打算拓宽片打街,只批准了6呎的宽度。为了增加使用面积,陈才在二楼采用“凸窗”造型,并且把地下室拓宽,早期曾用来做公共澡堂。

  这栋大厦现为周永职保险公司的所在地。该保险公司总裁、周永职(Jack Chow)的儿子周百忠告诉《加拿大都市报》记者,他父亲在1985年将森记大厦买下,改名为Jack Chow大厦。当时房子年久失修,花了很多功夫才装修好。他父亲后来把这个建筑申请了吉尼斯大全的世界最窄建筑。

  周百忠说,祖母是加拿大出生的,祖父从中国来。父母都出生在加拿大。他是在加拿大出生的第三代华人。周永职保险公司是1962年成立的,搬到这个世界最窄大厦后,令公司的知名度大增。

  唐人街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但“大煞风景”的是附近是不时出现的吸毒者。特别是在喜士定街与缅街交接的地方,常会见到一些蓬头垢面、举止怪异的人,他们是住在附近的吸毒者,让人看了害怕。不过,他们一般不会骚扰路人。

  群体认同 唐人街的歷史责任

  “30多年前,华人买菜喝茶都得去唐人街。”上世纪70年代移民加拿大的加和会主席朱伟光对《加拿大都市报》记者说,那时候烈治文、本拿比虽已有华人定居,但还没有明显反映中国人聚集的商业地区。那时一般低陆平原华人週末的去处,便是去温哥华唐人街买菜喝茶。

  那为什么在温哥华及北美各较老的城市会有唐人街?朱伟光说,在歷史上,华人曾在整个北美受到不同程度上的歧视。唐人街是在歷史上华人互相守望、 支援彼此困境的地方,是以在唐人街成立了会馆、同乡会。例如曾有某姓百多同乡来到温哥华,白人不租房子给他们,只好在桥底露宿。于是他们集资在唐人街买了 一房屋,在内修建十数房间,给大家居住,并成立该姓会所。

  现在,时代变了,在多元文化的社会,华人可以自由在各个城市建立商业买卖,不再因歧视而将活动范围局限于温哥华唐人街。那么当今在烈治文、本拿比都可以买到中国食品、有很多中餐馆,唐人街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朱伟光认为,唐人街对于华人的意义,并不是有没有一个消费去处的问题。今日有点苍凉的唐人街是祖辈华人曾经默默地奋斗,并为今日华人争取得今日权利及自由的地方。我们来唐人街,是去寻找华人歷史的根,重游片段祖辈为后代刻苦辛酸的脚印。

  唐人街的歷史价值,也是提醒现今华人,人不能光为自己或现在而活。即使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华人也面临种种挑战,需要有华裔为整个群体发言。比如 最近发生的吴耀伟先生无辜被警察殴打事件,就需要有人代表华裔群体说话,使犯案者承担责任,歷史不再被重演。现大多数华人早已不聚居在温哥华唐人街,因此 唐人街的现代意义,理应超越该地域的限制,它象征了整个华人群体对自己共同歷史的认同,并愿意去承担及继续体现祖辈们对社区共同梦想的觉醒程度。

  春节游行和夜市 人头涌涌

  夏天的周末晚上,唐人街人头涌涌,非常热闹。今年的唐人街夜市又开了,吸引了各族裔的顾客观光购物。

  每年夏天,温哥华唐人街都会办夜市,每週末设在奇化街上。街道两旁有各种小吃摊档,现做现卖风味各异的串烧、风味小吃。夜市上可以买到时装、首饰、手袋、鞋,还可以买到运动用品、工艺品、玉器。

  在夜市上买东西,像在国内一样,可以享受到久违了的讲价乐趣。

  一年一度的春节大游行也是温哥华唐人街举办的盛事。

  自1974年以来,温哥华侨界已连续举办的举办了37届春节大游行。中国国务院侨办向温市华埠赠送的500只充满节日喜庆色彩的大红灯笼,把华埠装点得充满喜庆色彩。

  今年春节,参加春节大游行的旅游花车有50个,游行人数2000多人,观礼市民有5万人。参加游行的三级政要大多身?唐装,沿街向民众发放红包,祝贺中国春节。

  表演的节目有舞狮、龙灯、武术、舞蹈、腰鼓等。

(温哥华都市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