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光华”车队跋涉万里终圆寻根梦

经过万里长途奔走,昨日上午,来自马来西亚的“光华—中山百年友好之旅”50名团友顾不上路途劳累,不断伸出“V字”型手势在孙中山故居门前合影留念。 据悉,该团于10月31日从马来西亚槟城开车出发,穿越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家完成6000公里的行程,于前晚抵达中山。昨日,50名团友齐聚孙中山故居一同参加了今年的孙中山文化周系列活动,一圆他们数代人穿越百年的寻根梦想。

    家被水淹不改寻根信念

    虽然连日舟车劳顿,不过昨日上午一大早,“光华”团友还是精神抖擞地齐聚到了南朗翠亨村。“拜谒孙中山故居是我们此行最重要一环,所以团友此刻的心情都很激动。”车队总协调人廖东红说,本次旅行团成员共有50人,其中和车队一起抵达的有43人。43人的关系分别是夫妻、兄弟、朋友和同事等,其中年纪最大的为64岁,年纪最小的才25岁,除了光华日报的随行记者,其余均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各行各业。

    “一天至少要走400公里,最多一天走了951公里。”据了解,“光华”团友们一路经过了4个国家,6000公里路途看尽了美景,同时还留下不少难忘的经历。队员林鸿发此次是兄弟俩携手回中山寻根,不过旅途刚开始第三天,因为大马发生了洪水,兄弟俩人的家里都被洪水浸泡,正当团友们都劝他们取消旅程归家“抗洪”时,2人的亲属却打来电话,支持2人继续前进,这让团友们深为感动。

    在抵达中山前一天,团队在江门开平参观碉楼时,其中一名队员方振忠发现其中一座碉楼——云幻楼,竟是他的先辈方文娴在1921年所建的。因此,方振忠此行可谓意外地完成了一家几代人的访祖寻根梦想。

    伟人故里建设让乡亲振奋

    不断拍摄留念、仔细聆听讲解、认真观看物件细节……在参加完启动仪式后,团友们进行了自由参观。在此期间,作为团队的随行记者,25岁的梁景亮还要不断将团友的活动进行拍摄和记录,在大家休息的间隙,他还得抽时间将稿件发回大马以便来日见报。“伟人故里的真实情景,远比我们想象中的繁华。”梁景亮介绍,他此次不但会把祖国的美景推介给读者,而且会着重介绍中山的建设成果,以振奋当地华人华侨的心。

    团队的领队王孙文祖籍福建南安,按族谱他属于“孙”字辈,于是其父给其起名“孙文”。“直到读书后,他才知道自己和伟人同名。”在王孙文眼里,孙中山是一个为了国家和民族勇于贡献一切的伟大人物,因此他一直以这个名字为傲。此前,王孙文曾于2004年和2006年来过伟人故里,4年后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他称赞说:“高楼更多,街道更漂亮了,中山的发展速度快得出人意料。”

    本报成寻根之旅纪念品当天,参观完孙中山故居后,“光华”团友品尝了地道的中山美食。席间,当记者拿出当天本报和中山日报对该团此行的报道后,团友们争相传阅。“记者反应都很迅速,报纸的版面设计得很好,而且信息量也很大。”看到自己的照片被登在报纸上,团友刘邦宁举着报纸如此称赞说。随后,中山日报报业集团相关负责人当即决定送上《中山日报》和《中山商报》,以作为团友们回伟人故里“寻根”的纪念品。据介绍,在完成既定的各个行程后,今天“光华—中山百年友好之旅”的团友将集中经珠海去澳门坐飞机回到大马槟城。伴随团友们奔走万里的汽车则由轮船运送,按当年华侨先辈们下南洋的路线回到大马。(中山商报)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