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社交重地 —— 国庆招待会随记

撰文/阿夏、摄影/耀国

每年一度的国庆招待酒会,成了各方中西人士的社交重地。

酒会,是一种经济简便与轻松活泼的招待形式。它起源于欧美,一直被沿用至今,并在人们社交活动方式中占有重要地位,常为社会团体或个人举行纪念和庆祝生日,或联络和增进感情而用。具体而言,酒会,是便宴的一种形式,会上不设正餐,只是略备酒水、点心、菜肴等,而且多以冷味为主。人们要在工作和社交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应该掌握酒会礼仪,学会利用酒会的形式来达到扩大交际。

我们祖籍国的领事馆当然是深谙之道,每年新年和国庆都举办酒会招待四方来宾,籍此联系友谊,宣传搭桥,扩大影响。许多的政商名流、社团人士,在受邀之列的,均正装得体赴会,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结社缘。

这不,今年的国庆招待会,八方来客齐集,衣香鬓影。我们中中的校友代表,也洋装穿在身,来到温哥华市中心的凯悦酒店的会议中心赴会。总领事在门口亲迎来客,使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中西社交重地

进入大厅,只见酒会的场地高贵宽敞,主礼台简单庄重、主题鲜明;而对正的大幅墙面上投射出一个具大的镭射光影国徽,温馨浪漫。大厅的四周摆设着一列摄影图片,展示中加两国国家领导人的交往和中国的建设成就。令我们好生奇怪的是,在会场散布的一些餐台上,摆着一些我们华人每家都有的镬子,但特别具大。有朋友打趣说:哗,甘大镬(粤语:发生大事的意思)。每鼎镬里放着清水,不知是否有高人指点:预示“八方来客,风生水起”。后来了解到它们是用来盛中国炒面的。

cimg2858

我们最先遇到的是郑宗励先生,作为中华会馆理事长,这种场合当然少不了他。他与笔者搭膊头寒暄几句,问最近忙否?接着,笔者就见到了更多的自己人了——代表另一个中山社团隆镇同乡会的黄校友和刘校友。黄校友说今晚来见识一下隆重气氛,而刘校友在用小相机拍摄——有他在作记录,笔者今天就可轻松多了。于是,笔者就与黄校友一起四围走走。没几步,就迎面遇到了朱小荪先生,他就是首位华裔温哥华警察局局长,他的精明能干的形象深入人心,他懂上海话。黄校友跟他用英语打招呼,他还非常乐意地与我们合影。合影之间,还认识了一位黄女士,是一位律师,毕业于HKU,有一点象香港明星李琳琳。走过一张台,听到有人招呼,一看原来是另一个中山社团濠头侨所的郑老师,他客气招呼笔者坐。他是我小时候在中山就认识的邻居了。

招待会开始了,我们站在主礼台的一侧,是嘉宾上落之处。一步之外,是老熟人李灿明先生,他今天大概是代表卑诗省长来致词的了。只见他在埋首看讲稿,我们就没有打扰他了。另一旁的是代表联邦政府哈帕总理的是梁英年,也在英文讲稿上用笔圈圈点点。

总领事、省督等一个接一个地开讲了,下面站着聆听的各位人士,衣冠楚楚,有的手拿酒杯。崇义会的老杜、老李、老高等,围着一张小高圆台,也轻轻打了个招呼。离他们两步远的,就是我们中山渡头籍的雷健华市议员。

主礼人祝酒过后,场上的气氛就开始活跃起来了。

dsc07921-1

罗品信这位温哥华市长,不知一下子从哪里走出来的,在主礼台下与一众人士热闹。只见一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上前赠送一幅自绘的白求恩的剪纸画给罗品信,用中文跟他说因知道他是白求恩的亲戚,才送画给他。笔者正好在旁边,就与市长寒暄起来,问他白求恩是他的叔叔吗?他看着画,说是Grand – grand- father,大概是先舅公的关系。他还跟笔者说,他刚去过石家庄,扫白求恩的墓。现在的政治人物也懂得华人的心理了,懂得攀这个每个中国人都认识的加拿大人的关系了,当然也懂得利用今晚这个社交重地,在众多的华裔人士中自我宣传一下了。

见到了胡领事,与她聊起社团和网站的事,她还拉住陈领事介绍我们,说中中校友会有很多后生人。梁总领一如既往,热情与我们握手留影,临时替我们照相的朋友打趣说:我这个工作值一百块。梁总领马上笑着说:值一千块!大家开心地笑了,气氛轻松。

接着陈会长拉我过去,认识一位社团的老先生“将军”。他自我介绍说是黄埔军校第17期的,今年90多岁了。从他洪钟般的话语中,真的看不出“将军”这么大岁数。张雁女士这时过来了,“将军”介绍给我们认识,她是环球华报的社长。笔者跟她说中中网也有转载环球的讯息。她说她去过中山,我们还聊起中山的“华侨华人文学奖”,她说凭《金山》得首奖的张是她的姐妹。她说日后如有华人媒体的文化活动,通知我们参与。

刚与张雁聊完,只见中山同乡会的卢姨和先生走了过来。她说:我们专程过来看你们。——啊啊,不敢当。卢姨热情地与我们谈天,她首先说今早打开网页,就看到我们要举办中秋活动的讯息——看来我们中中网又多了一个支持者了。她秀着一本《北京》的画册,说领事馆送给她的这本书真及时,因为她马上就会回中国上海和北京游览,可以先有个印象。我们相约日后多多联系。

就在我们离开大厅,准备踏上归途的时候,在门口遇到了Wai Young 女士,她的中文名是杨箫慧仪,温哥华南区联邦国会议员候选人,与她一起的还有她的好友 Cheryl M. 律师。Wai Young 与陈会长认识的,这样在介绍下我们也交换了名片。笔者的名片刚派完,Cheryl 用小纸片记下我的电邮地址。笔者跟杨女士讲道,去年我们都有投票支持华人后选人参政,她表示谢意并说现在需要义工,希望我们能参与。Cheryl 是个白人女士,大概是杨女士的团队管理人之一,她也说到上次差20票的选情,希望我们日后再支持。当晚回家后我们已电邮上了。

跟Wai Young 和Chery M. 两位政坛女士道别之后,又见到一对母女也是跟陈会长认识的。年轻的叫梦娜的女士参选过温哥华小姐,她说在哪里肯定见过笔者——也许是过往相类似的招待会中打过照面吧。是的,俗语有讲做事前要“混个脸熟”。想起当年姚明去美国打MBA前,来加拿大访问打球与西方观众先打个照面时,说过这话。

如今象国庆招待会的这样的交流活动,也成了众多中西政商社团个人的社交重地,每个团体或个人都在演绎着独特的角色,展示出色彩斑斓的风貌。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