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中网的发展远景

文/阿夏

中中网从创始至今,已走过近两年的短暂历史。总地来说,中中网已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在中山人的华人社团中,在本身会务中发挥作用而获得一小点名气。现在,中中网到了一个是满足已有园地还是历求创新开拓疆土的局面。校友的原创作品现在不少也不太多,还是由一部分基本会员作者在维持局面,看的多动手的人少。另一方面,华社讯息比较缺乏,这跟我们非专业日报网站设有采访人员的定性相关;但同时,外部华社和个人对于网络资讯化的需求,却有待我们去发现和开发。如何利用好我们的现有的网络平台,作出市场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也许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讨。

笔者认为,作为中中校友本身会务的平台,中中网已做到了;但我们可否以此平台的有限人力物力资源,更多地发挥、抗大影响,成为温哥华中山华社以至众多社团的平台?我们可否在成为这样子的平台之后获益,包括获取赞助和华社关系网的拓展?

这里介绍一下一些成功“网罗”众团体和个人聚集共生网站。中国著名的阿里巴巴网站在国际交易市场上设有一个全球批发平台。它服务规模较小、需要小批量货物快速付运的买家。所有交易市场形成一个拥有来自24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5,300万名注册用户的网上社区。阿里巴巴亦向中国各地的企业提供商务管理软件及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并设有企业管理专才及电子商务专才培训服务。 阿里巴巴在大中华地区、印度、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共设有60多个办事处。

而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eBay(易趣),迅速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在线交易社区。它秉承帮助几乎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能实现任何交易的宗旨,不仅为卖家提供了一个网上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品种繁多、价廉物美的商品资源,也给广大买家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

以上的例子,这些网站在成为“服务”众生的同时,也创造出巨大效益和影响力。

也许大家还是会对外部相关华社或个人对网络服务的需求性存有疑问。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回头看看我们中中网络化的过程,是那样一步一步走来,影响至每个人及团体,就会得到很好的答案。孙中山百年前关于“顺潮流者生”的真知灼识,至今没有改变。互联网已成当今世界的潮流之重要部分,已影响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和生活的每一部分,难道唯独百年华社会独立于世不受它的影响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是今天不做,明天也会做;我们不做,他人也会做;谁掌握了先机,谁就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想像力与创造力是网络的生存之道,也是一个团体的发展之途,特别是没有很多资源可利用的团体,应发挥这方面的最优化和最大化。中中网也经历了这个过程,从一开始只是设想作一个本身社团的自我介绍性质的网页,后设计为“博客”式的简单又带活泼的互动形式,到现在“杂志”式的空间,也表现出想像力与创造力在其中的影响。“想像力”与“创造力”是不会也不应停滞的,否则也不是那样的称谓了。中中网的发展远景,需大家一起来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

8个评论在“探究中中网的发展远景

  • 2010-09-09 at 22:27
    Permalink

    市场和公关部的校友们要做出实际行动了,不能只是做做梦而已。

    Reply
  • 2010-09-09 at 22:22
    Permalink

    听起来很好,真的是一个桥梁。好!

    Reply
  • 2010-09-09 at 15:21
    Permalink

    如果中中网暂不升级,建议如下:也可在中中网中另开设副主页“社团侨讯专版”——专题主页:van.zsssaa.com/社团侨讯。在主页中链接次主页,次主页整版显示各加盟社团(加拿大、美国、澳洲、港澳等地均可)的资讯,每个社团有一个方块版面,可由我们或培训社团的作者自行编辑,中中网主编把关内容作总编辑。初始时优惠半年,再征求适当赞助。
    我们市场推广部和公关组的同仁们等校友可协助调查和推广这个《社团侨讯专版》——专题主页:van.zsssaa.com/社团侨讯。
    各位校友、同仁认为如何?

    Reply
  • 2010-09-09 at 12:52
    Permalink

    我们觉得你们搞得已经非常好了,我们能做的就是多参与,多上网,多投稿,多表达,多收获。谢谢主编们和会长们!

    Reply
  • 2010-09-09 at 00:20
    Permalink

    希望大家都来发发言,给中中网建议、出出主意。无论是方向性的指导,还是版面的设计、专栏、内容,或市场调查、开发,发稿编辑培训等等各方面,都可谈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Reply
  • 2010-09-09 at 00:03
    Permalink

    如果作为各友好社团的讯息、图片、文萃、交流等聚集共生的平台,可升级为温哥华侨讯网。

    Reply
  • 2010-09-08 at 10:15
    Permalink

    每个团体或个人的发展和现状,有共性但也有个性,互相可以学习但不可复印。中中现在的“个性”是新科技的利用与传统社团文化相结合,走有“中中特色”的发展之路。我们在忙于日常的社团事务中时,也应投放一些精力放在发展规划中,思考一下将来的方向。

    Reply
  • 2010-09-07 at 19:17
    Permalink

    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Reply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